<div id="5pdmo"></div>
    <center id="5pdmo"></center>
      <wbr id="5pdmo"><legend id="5pdmo"></legend></wbr><dd id="5pdmo"><address id="5pdmo"></address></dd>
          <dd id="5pdmo"><address id="5pdmo"><div id="5pdmo"></div></address></dd>
              <nav id="5pdmo"><table id="5pdmo"></table></nav>
              <nav id="5pdmo"><optgroup id="5pdmo"></optgroup></nav>

              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的制作方法

              文档序号:29889264发布日期:2022-04-30 21:58来源:国知局
              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的制作方法

              1.本实用新型涉及螺蛳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,具体涉及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。


              背景技术:

              2.在螺蛳粉生产过程中,熬制卤水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,因为卤水直接影响螺蛳粉的口味。在卤水熬制过程中,需要将螺蛳、香辛料、食盐、猪筒骨和水熬煮2~3个小时。熬煮完成后,将螺蛳、香辛料和猪筒骨捞出后即得到卤水。现有的卤水熬制煮锅在熬煮完成后需要人工捞取螺蛳、香辛料渣和猪筒骨等,不仅费时费力,还会有被高温卤水烫伤的风险。


              技术实现要素:

              3.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提供了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。
              4.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:
              5.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,包括锅体、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,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平行设置的立柱一、立柱二和立柱三,所述锅体设于立柱一和立柱二之间,所述锅体上端盖合有锅盖,锅盖底面设有若干吊杆,锅体内侧壁设有一环形支撑板,所述支撑板上架设有一熬煮篮,所述吊杆下端与熬煮篮边沿连接,锅盖顶部设有一连接转筒,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一、液压缸二和连接杆,所述液压缸一和液压缸二分别设于立柱一和立柱三上,所述连接杆设于液压缸一和液压缸二上端之间,所述连接转筒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。
              6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锅体外部套设有加热夹套,锅体两侧通过支撑杆分别连接在立柱一和立柱二上,锅体底部设有排料管。
              7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三顶端分别设有安装板,所述液压缸一和液压缸二分别设于立柱一和立柱三上的安装板上,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液压缸一上端和液压缸二上端,连接杆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。
              8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熬煮篮边沿设有环形的搭接板,所述搭接板搭接在支撑板上,搭接板上设有下环扣,所述锅盖底面设有与下环扣一一对应的上环扣,所述吊杆上下两端均弯曲呈钩状,吊杆两端分别挂钩在上环扣和下环扣中。
              9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吊杆至少设有3根,所述上环扣、下环扣与吊杆的数目一一对应。
              10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连接转筒包括上转筒和下转筒,所述上转筒上部设有连接环,所述连接环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,上转筒下部设有截面呈t型的连接部,所述下转筒内设有与连接部适配的连接槽,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槽中。
              11.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,所述立柱二和立柱三之间设有一沥水槽,所述沥水槽上端口设有一沥水板,沥水槽底部设有排水口。
              12.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:
              13.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体内设置熬煮篮,用于放置螺蛳和猪筒骨等固体配料,再由
              升降装置将熬煮篮从锅体内提出,使得卤水熬煮完成后无需人工捞取螺蛳和猪筒骨等,省时省力且安全。
              附图说明
              14.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;
              15.图2为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。
              16.图中符号说明:
              17.1:锅体,2:立柱一,3:立柱二,4:立柱三,5:锅盖,6:吊杆,7:支撑板,8:熬煮篮,9:连接转筒,901:上转筒,902:下转筒,903:连接环,904:连接部,905:连接槽,10:液压缸一,11:液压缸二,12:连接杆,13:加热夹套,14:支撑杆,15:排料管,16:安装板,17:限位板一,18:限位板二,19:搭接板,20:沥水槽,21:沥水板,22:下环扣,23:上环扣,24:排水口。
              具体实施方式
              18.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。
              19.在实施例中,需要理解的是,术语“中间”“上”“下”“顶部”“底部”“右侧”“左侧”“上方”“下方”“背面”“前面”“中部”“外部”“内部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,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,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、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,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。
              20.如图1、图2所示,一种螺蛳粉卤水压力煮锅,包括锅体1、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,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平行设置的立柱一2、立柱二3和立柱三4,所述锅体1设于立柱一2和立柱二3之间,所述锅体1上端盖合有锅盖5,锅盖5底面设有若干吊杆6,锅体1内侧壁设有一环形支撑板7,所述支撑板7上架设有一熬煮篮8,熬煮篮8包括篮体和篮盖,且篮体和篮盖均由不锈钢滤网制成,熬煮篮8用于放置螺蛳、香辛料和猪筒骨等卤水熬制原料,所述吊杆6下端与熬煮篮8边沿连接,锅盖5顶部设有一连接转筒9,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一10、液压缸二11和连接杆12,所述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分别设于立柱一2和立柱三4上,所述连接杆12设于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上端之间,所述连接转筒9滑动连接在连接杆12上。
              21.进一步地,所述锅体1外部套设有加热夹套13,通过加热夹套13给锅体1加热,熬煮卤水,锅体1两侧通过支撑杆14分别连接在立柱一2和立柱二3上,锅体1底部设有排料管15,熬煮完成的卤水可从排料管15排出。
              22.进一步地,所述立柱一2和立柱三4顶端分别设有安装板16,所述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分别设于立柱一2和立柱三4上的安装板16上,所述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液压缸一10上端和液压缸二11上端,连接杆1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限位板一17和限位板二18,限位板一17的作用是当连接转筒9左侧与限位板一17相接时,锅盖5正好处于锅体1正上方,此时,只要降下升降装置就可将锅盖5盖合在锅体1上,限位板二18的作用是,当连接转筒9的右侧与限位板二18相接时,熬煮篮8正好位于沥水槽20正上方,此时即可直接降下熬煮篮8将其放置在沥水板21上。
              23.进一步地,所述熬煮篮8边沿设有环形的搭接板19,所述搭接板19搭接在支撑板7上,通过搭接板19和支撑板7的配合可减少熬煮篮8位于锅体1内时,吊杆6的所承受的拉力,
              搭接板19上设有下环扣22,所述锅盖5底面设有与下环扣22一一对应的上环扣23,所述吊杆6上下两端均弯曲呈钩状,吊杆6两端分别挂钩在上环扣23和下环扣22中,通过挂钩的方式使吊杆6方便挂取。所述吊杆6至少设有3根,其中上环扣23、下环扣22与吊杆的数目一一对应。
              24.进一步地,所述连接转筒9包括上转筒901和下转筒902,所述上转筒901上部设有连接环903,所述连接环903滑动连接在连接杆12上,上转筒901下部设有截面呈t型的连接部904,所述下转筒902内设有与连接部904适配的连接槽905,所述连接部904转动连接在连接槽905中,这样使得上转筒901和下转筒902可以相对转动,从而使得连接在下转筒902下端的锅盖5也可随意旋转,不影响盖合角度。
              25.进一步地,所述立柱二3和立柱三4之间设有一沥水槽20,所述沥水槽20上端口设有一沥水板21,沥水槽20底部设有排水口24。
              26.本实用新型使用时,一开始,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都处于伸长状态,将锅盖5顶起远离锅体1,然后将装好螺蛳、香辛料和猪筒骨等原料的熬煮篮8通过吊杆6挂在锅盖5下方,接着将锅盖5沿着连接杆12滑至锅体1正上方,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同时收缩,直至锅盖5盖合在锅体1上,而此时锅体1内的熬煮篮8也正好搭接在支撑板7上,熬煮完毕后,等锅体1内气体排完后,打开锅盖5,再将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伸长将锅盖5顶起,直至熬煮篮8底部高出锅体1上端口,接着将锅盖5沿着连接杆12滑至沥水槽20正上方,降下液压缸一10和液压缸二11至熬煮篮8放置在沥水板21上进行沥水,最后通过排料管15排出卤水即可。这样卤水熬煮完成后,无需人工进行捞取螺蛳等固体残渣,省时省力,还避免了高温烫伤的风险。
              27.最后应说明的是: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。此外,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,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。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。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?;し段е?。
              当前第1页1 2 
             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
              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。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!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彩票快三